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
tracking

加拿大新闻网

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

星巴克将取消一次性杯!你喝过的杯子都要交押金再循环使用

加新网CACnews.ca| 2021-4-15 08:22 |来自: ZAKER新闻

前不久,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才宣布,为了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,在未来,将逐步推出纸瓶子,取代现在的塑料包装。




然而,咖啡大佬星巴克的手段比可乐更绝更狠——


这条 " 绿色人鱼"连纸杯子都不想提供了,打算循环重复使用外带杯,而且用之前还要先交押金




行动力满分的星巴克,目前已经在它的发源地西雅图,身先士卒地启动了为期 2 个月的" 借杯"(Borrow a cup)试点计划。




喝咖啡像喝白开水一样的泡菜国人,光是去年就用掉 2 亿个一次性杯,所以,韩国星巴克便一马当先地立下军令状:


预计到 2025 年,彻底停止使用一次性饮料杯,并减少 30% 的碳排放量。




" 提高可重复使用率是星巴克的目标之一。"星巴克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MichaelKobori 说,"我们了解人类命运与地球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,减少一次性杯子浪费是我们的责任。"


看得出来,每年要消耗掉70亿个纸杯的星巴克,是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诚意,要为环保大业做贡献的。




但这个 " 借杯 " 计划,顾客愿不愿意买账呢?


在西雅图的试点中,消费者点饮料前,需要先支付1 美元的押金,才可以把杯子带走。


退还后,不仅可以拿回押金,还可以额外获得 10颗奖励星




不过,尽管星巴克的环保好意有目共睹,可仍然有人质疑 " 借杯 " 的可行性。


其中,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健康问题。




如何保证重复利用的杯子是干净卫生的?


按照星巴克的说法,他们将与回收公司 GO Box合作,每天从店面收集借来的杯子,通过商用洗碗机进行专业的清洗和消毒,在 48小时内送回店内供人使用




另外,星巴克也鼓励和提倡消费者自带杯子,可大多数人似乎没有随身携带饮水杯的习惯。


况且,去年由于疫情的缘故,星巴克曾一度禁止顾客自带杯子,正是出于人体健康的考虑。


所以,如何令消费者对杯子循环利用的卫生安全信服,或许才是最关键的




除此之外,回收也让人头大。


目前,星巴克给出的方案是,由 Ridwell 负责回收杯子。大家用过的杯子,可以通过 " 借杯 " 应用程序就近找到Ridwel 的垃圾箱,等它上门取货。




不嫌麻烦的,则可以自己放回店里。




而由于各国各地的押金收费标准不同,像即将推行 " 借杯 " 计划的韩国,只用支付1000 韩元(折合RMB=5.8 元)就可以拿走杯子。


要是人们不在意这些小钱,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杯子流失。




但说句老实话,星巴克之所以称得上一声 " 星爸爸 ",在环保这件事上,它还是下了很大功夫去践行的。


早在 2018 年,它就发起了 " 下一世代杯子挑战 " 的竞赛,祭出1000万美元的奖金,广发英雄帖只为征集更易于循环利用的杯子。




同年 7 月,它在英国 950 家咖啡馆,向消费者收取 5 便士的纸杯费用,对自带杯购饮料的,则让出 25 便士的优惠。




后来,它又相继推出了不需要使用吸管,塑胶含量少 9% 的杯盖,以及全面推行改用纸吸管。


虽然这些细节的改动看似微不足道,但集腋成裘,聚沙成塔,少用一个塑料杯看不出变化,而少用 70亿个塑料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



尽管每次星巴克的环保改革,都伴随着争议,可不得不承认,它还是扛起了龙头老大该尽的责任和义务。




作为个体的消费者,有时候想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环保公益活动中,也常常感到有心无力,杯水车薪。


这时候,如果有星巴克这种影响力巨大的企业做出表率,推动大家在受到最小程度的改变下,潜移默化地把环保变成日常小事,也算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一桩美事了。




想想大家最开始都不习惯用纸吸管,现在也慢慢在适应和接受了。


在今年下半年,韩国济州岛星巴克的门店,就要全面取消一次性外带杯了,冲着这言出必行行必果的态度,说将在 2025年实现" 付押金,借杯子 "的目标,还不是指日可待吗?


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,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。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本网提供的内容,包括并不限于财经、房产类信息,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本网内容,包括并不限于健康、保健信息,亦非专业意见、医疗建议,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。本网联系邮箱:contact@cacnews.ca

最新评论

今日推荐

神秘中国超级富豪 斥资1.1亿 连买南加两豪宅

地产 昨天 09:43

  • 48小时新闻排行
  • 7天新闻排行

今日焦点

旗下公众号

关注获得及时、准确、全方位的新闻消息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CACnews.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返回顶部